法蘭克·阿明頓 cover
法蘭克·阿明頓

法蘭克·阿明頓

CA

56

作品數量

1876 - 1941

生平

藝術家生平

23 days ago

法蘭克·米爾頓·阿明頓(Frank Milton Armington,1876年7月28日 - 1941年9月21日)是一位傑出的加拿大出生藝術家,其多產的藝術生涯主要在巴黎度過,在蝕刻版畫、石版畫和繪畫領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阿明頓出生於安大略省福特威奇小鎮,他的藝術之旅很早就開始了。從1892年起,他在安大略省著名肖像畫家J.W.L.福斯特的指導下學習了七年,磨練了自己的基礎技能。正是在這些形成性的課程中,他遇到了卡羅琳·威爾金森,一位同樣有抱負的藝術家,她不僅成為了他的妻子,也成為了他終身的藝術合作夥伴。在加拿大的這段初步學習時期至關重要,為他灌輸了對工藝的執著和一種雄心,這種雄心很快將他引向藝術世界的中心。

1899年,被當時公認的藝術之都巴黎的魅力所吸引,阿明頓開啟了他第一次具有變革意義的訪問。正是在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他與卡羅琳·威爾金森結婚,鞏固了他們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的夥伴關係。他進入了著名的朱利安學院深造,這是一所吸引了世界各地藝術家的知名學府,旨在進一步提升他的藝術才華。然而,這次巴黎之行最初是短暫的。1900年,阿明頓夫婦返回加拿大,定居在馬尼托巴省溫尼伯。在那裡,法蘭克·阿明頓迅速成為當地新興藝術界的重要人物。1903年,他成為馬尼托巴藝術家協會的創始成員和第一任副主席。在溫尼伯的這些年裡,他還為《溫尼伯論壇報》工作,並在哈弗格爾學院教授藝術,通過各種商業藝術任務來補充收入,並於1902年至1905年在溫尼伯工業展覽會上展出自己的作品。

巴黎的誘惑難以抗拒,1905年,法蘭克和卡羅琳·阿明頓決定性地搬回法國首都。這標誌著一個極其多產時期的開始,巴黎成為他們近三十五年的家和藝術基地,直到1939年。他們沉浸在城市充滿活力的藝術氛圍中,法蘭克進入了高等美術學院,並再次入讀朱利安學院。一個關鍵時刻出現在1906年,當時法蘭克受到一位同學的啟發,開始探索蝕刻版畫媒介。他和卡羅琳都迅速變得精通此道,抓住了20世紀初蝕刻版畫復興的浪潮,并在巴黎僑民藝術圈中確立了受人尊敬的地位。他們的作​​品獲得了認可,法蘭克的畫作連續數年被著名的秋季沙龍和其他法國沙龍接納。在巴黎期間,他們還與詩人和作家羅伯特·W·塞維斯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的藝術創作經常受到在法國各地以及比利時、英國、義大利、瑞典和阿爾及利亞等眾多國家的廣泛旅行的啟發,捕捉了他們遇到的多樣景觀和城市風光。

阿明頓是一位技藝精湛、多才多藝的藝術家,擅長多種媒材。他的作品包括超過221幅蝕刻版畫、大量石版畫以及成就斐然的繪畫作品。他的題材廣泛,從田園詩般的鄉村風光和令人回味的夜間城市景觀,到複雜的建築細節、精緻的花卉靜物、富有表現力的肖像畫和敏感的裸體畫。他的藝術風格以流暢的線條、精確細膩的蝕刻技巧以及對陰影的巧妙運用(尤其體現在他迷人的夜景和人體研究中)來營造富有氛圍感的視角而著稱。阿明頓夫婦的蝕刻版畫因其令人回味的主題和便於攜帶的特點,在歐洲和北美都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他們還承擔了著名的委託項目,包括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創作的一系列作品(這些作品收錄在《加拿大六十天》一書中),以及為加拿大戰爭紀念作品集做出貢獻。

法蘭克·阿明頓作品的品質和吸引力為他贏得了重要的國際認可,並被眾多著名機構收藏。早在1910年,加拿大國家美術館就開始購買他的蝕刻版畫,當年購買了四幅,次年又購買了更多;最終,其收藏中收錄了他超過100件作品。1915年,他慷慨地向紐約公共圖書館捐贈了28幅蝕刻版畫。1928年,美國國會圖書館購買了他的十四幅蝕刻版畫,其中包括七幅裸體畫,這進一步證明了他的聲譽。法蘭克和卡羅琳經常共同展出他們的作​​品,約1911年在哈利法克斯的新斯科舍美術館舉辦了聯展,1929年在多倫多美術館(現安大略美術館)再次舉辦聯展。他們技藝精湛的版畫作品被眾多著名的國際收藏機構收藏,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倫敦大英博物館和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以及巴黎羅浮宮,反映了它們廣泛的吸引力和技術水平。他們還積極參與法國、英國和美國的蝕刻協會。

1939年,當歐洲瀕臨戰爭邊緣時,法蘭克和卡羅琳·阿明頓決定離開巴黎,遷往紐約市。此舉標誌著這對在歐洲藝術世界度過了大部分成年時光的夫婦一個時代的結束。不幸的是,卡羅琳在抵達紐約後不久便去世了,這對法蘭克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於1940年再婚,但自己的生命卻在次年戛然而止;法蘭克·阿明頓於1941年9月21日在紐約市去世。儘管晚年充滿悲傷,他與卡羅琳共同的遺產依然存在。阿明頓夫婦因其專注的藝術夥伴關係、對卓越堅定不移的追求,以及對舊歐洲歷史魅力和北美現代新興景觀的永恆描繪而被​​人們銘記。他們的全部作品繼續吸引著藝術愛好者並激勵著藝術家們,這是他們从加拿大鄉村走向國際藝術舞台中心非凡旅程的證明。珍妮特·布雷德和南希·帕克-泰勒合著的《卡羅琳與法蘭克·阿明頓:巴黎的加拿大畫家兼蝕刻家》一書進一步記錄了他們的重大貢獻。

每頁顯示項目數:
佩格尼茨河畔的紐倫堡老房子,1909年
霍華德之家,高公園,多倫多,1898年5月30日
賓夕法尼亞車站,紐約
來自橄欖山的耶路撒冷南部
伊迪絲山,班夫,亞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