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馬斯·格爾丁
GB
41
作品數量
1775 - 1802
生平
藝術家生平
托馬斯·格爾丁(Thomas Girtin,1775年-1802年)是一位關鍵的英國水彩畫家和蝕刻畫家,其短暫而輝煌的職業生涯極大地提升了水彩畫的地位。作為著名畫家J.M.W.特納的同代人、朋友和競爭對手,格爾丁在技巧和視野上的創新,在將水彩畫從主要用於為地形圖著色的小畫種轉變為能夠表現富有表現力和氛圍感風景畫的強大媒介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年僅二十七歲便英年早逝,這使他極具潛力的藝術生涯戛然而止,但他對英國藝術進程,特別是風景畫的影響仍然深遠。
托馬斯·格爾丁於1775年2月18日出生於倫敦薩瑟克區,是一位富裕的胡格諾派畫刷製造商的兒子。他的父親在他年幼時去世。格爾丁的藝術天賦早年顯現,在約1789年成為地形水彩畫家愛德華·戴耶斯的學徒之前,他接受了初步的繪畫課程。儘管有報導稱其學徒生涯艱難,但顯然戴耶斯並未充分賞識這位學生的才華。青少年時期,格爾丁與J.M.W.特納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兩位年輕藝術家經常一起受雇為版畫上色,並為早期重要贊助人托馬斯·蒙羅醫生合作複製作品。格爾丁於1794年開始在皇家藝術學院展出作品,展示了他在建築和地形題材方面的技巧。
格爾丁的早期作品遵循18世紀的地形畫風格,但他很快發展出更大膽、更開闊、更具浪漫主義的風景畫處理方法。他在英國各地進行了多次寫生之旅,包括英格蘭北部、北威爾斯和西部鄉村,這些旅程為他的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些旅程啟發了一種新的水彩調色法,特點是暖棕色、石板灰、靛藍色和紫色。他獲得了薩瑟蘭夫人和喬治·博蒙特爵士等有影響力的贊助人,並且是「兄弟會」寫生協會的主要成員。到1799年,他的聲譽已經確立。他創新性地使用大面積濃重色彩渲染,摒棄了傳統的灰色打底技法,標誌著一項重大的技術進步。《切爾西的白屋》(1800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因其大氣的深度而備受讚賞。
1800年,格爾丁與瑪麗·安·博雷特結婚。然而,他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1801年底,他在巴黎度過了五個半月。在此期間,他創作了水彩畫和鉛筆素描,這些作品在他去世後以《巴黎及其周邊二十景》為名出版。1802年返回倫敦後,儘管健康狀況不佳,格爾丁仍著手進行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倫敦全景圖」(Eidometropolis),一幅巨大的360度倫敦全景畫。該畫高18英尺,周長108英尺,展出後廣受好評,因其對城市光線和氛圍的自然主義描繪而聞名。這一努力反映了格爾丁希望超越傳統贊助模式,接觸更廣泛觀眾的願望。不幸的是,托馬斯·格爾丁于1802年11月9日在他年僅二十七歲時在其畫室去世,死因可能是哮喘或肺癆。
格爾丁的藝術風格具有革命性。他從精確的地形描繪轉向更具感染力的風景詮釋。他的技法包括使用大面積流暢的透明水彩渲染,讓紙張的白色為畫面增添光彩。他嘗試使用鋼筆、棕色墨水和清漆以獲得更豐富的色調。這種摒棄細緻描繪,轉而捕捉情緒、光線和大氣效果的做法,是新興浪漫主義運動的核心。他的技術創新,例如不使用灰色單色打底而直接敷色,對於確立水彩畫作為一種獨立且富有表現力的媒介至關重要。J.M.W.特納曾著名地說道:「如果湯姆·格爾丁還活著,我恐怕要餓死了,」這句話證明了格爾丁的巨大才華。儘管他的職業生涯短暫,但托馬斯·格爾丁對英國藝術的貢獻是變革性的,為後代水彩畫家和風景畫家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