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仁·德拉克羅瓦 cover
歐仁·德拉克羅瓦

歐仁·德拉克羅瓦

FR

233

作品數量

1798 - 1863

生平

藝術家生平

23 days ago

費迪南·維克多·歐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巨匠,被廣泛認為是這一革命性藝術運動的領袖。他深遠的影響源於其戲劇性的色彩運用、富有表現力的筆觸,以及對描繪情感、異國情調和崇高主題的濃厚興趣。德拉克洛瓦摒棄了其競爭對手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所倡導的新古典主義對精確輪廓和理想化形式的強調,從魯本斯和威尼斯文藝復興畫家的豐富色調中汲取靈感。他的作品以動態構圖以及常從歷史、文學和當代事件中提取的暴力或感性主題為特徵,從根本上改變了19世紀藝術的進程,並為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奠定了關鍵基礎。

德拉克洛瓦1798年4月26日出生於巴黎附近的沙朗通-聖莫里斯,其身世一直備受猜測,一些理論認為頗具影響力的政治家夏爾-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爾,而非夏爾·德拉克洛瓦,才是他的生父。儘管如此,他接受了古典教育,並培養了對音樂和戲劇的早期熱情。十六歲成為孤兒後,他於1815年進入皮埃爾-納西斯·蓋蘭的畫室,在那裡結識了泰奧多爾·熱里科,後者的巨作《梅杜莎之筏》對他產生了深遠影響。德拉克洛瓦吸收了理查德·帕克斯·博寧頓、弗雷德里克·蕭邦和喬治·桑等當代浪漫主義者,以及拜倫勳爵和華特·司各特等文學巨匠的影響,這些人的作品常常啟發他的主題。他在羅浮宮對古典大師的勤奮研究也塑造了他的早期發展。

德拉克洛瓦憑藉其1822年在沙龍首次展出的作品《但丁與維吉爾在地獄中》一舉成名於巴黎藝術界,該作品以其戲劇性的強度和豐富的色彩標誌著他對學院派傳統的背離。他作為主要浪漫主義畫家的聲譽通過《希奧島的屠殺》(1824年)得以鞏固,這是一幅描繪希臘獨立戰爭中當代暴行的慘烈畫作,儘管遭到評論界的強烈抗議,仍被國家收購。此後是《米索朗基廢墟上的希臘》(1826年),進一步展示了他對時事和浪漫主義理想的關注。1825年的英國之行使他接觸到康斯塔伯和勞倫斯的作品,影響了他對光與色的處理。或許他早期最具爭議的傑作是《薩ardanapalus之死》(1827-28年),靈感來自拜倫的戲劇,以其奢華的暴力和感性震驚了觀眾,鞏固了他作為激情極端畫家的形象。他最具標誌性的畫作《自由引導人民》(1830年)以其動態的構圖和寓言性的力量捕捉了七月革命的熱情,成為革命的不朽象徵。

德拉克洛瓦職業生涯的一個關鍵時刻是1832年作為外交使團成員前往摩洛哥和西班牙的旅程。這六個月對北非文化的沉浸為他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深刻影響了他的調色板——變得更加豐富和明亮——以及他的主題興趣。他被當地的人民、服飾、鮮豔的光線以及他所認為的與古典古代相呼應的「原始」文化所吸引。這次經歷激發了他對東方主義的興趣,創作了一百多幅繪畫和素描,包括《阿爾及爾的女人在其寓所》(1834年)和《摩洛哥的猶太婚禮》(1837-1841年)等傑作。這些作品展示了他捕捉這些遙遠土地的異國魅力和感官豐富性的能力,常常關注日常生活、儀式以及諸如獵獅等戲劇性場景。

回到法國後,德拉克洛瓦獲得了許多著名的大型公共裝飾委託,這成為他後期職業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為巴黎著名的建築創作了廣泛的壁畫系列,包括波旁宮的國王沙龍和圖書館、盧森堡宮的圖書館、羅浮宮的阿波羅長廊,並最終完成了聖敘爾皮斯教堂天使禮拜堂的壁畫(1857-1861年),其中包括《雅各與天使搏鬥》等戲劇性構圖。這些委託使他能夠大規模創作,效仿魯本斯和委羅內塞等大師。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德拉克洛瓦保持了多產的創作,探索文學、歷史、神話和宗教主題。他斷斷續續記錄的《日記》為我們提供了關於他藝術哲學、對色彩理論的細緻研究、對音樂的欽佩以及對藝術和生活的反思的寶貴見解。他曾著名地說道:「色彩總是佔據著我,但素描更讓我專注,」這突顯了儘管他以色彩大師聞名,但他依然採取平衡的方法。

德拉克洛瓦晚年飽受反覆發作的疾病困擾,但在他忠實的管家珍妮-瑪麗·勒吉盧的支持下,他仍以特有的強度繼續工作。經過多次嘗試,他終於在1857年當選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歐仁·德拉克洛瓦於1863年8月13日在巴黎去世,留下了超過9000件作品的龐大遺產。他的遺產是巨大的;他不僅被譽為法國浪漫主義最重要的畫家,而且是現代藝術的關鍵先驅。他富有表現力的色彩運用、動態的構圖和情感的深度深刻影響了印象派畫家,包括馬奈、莫內和雷諾瓦,他們研究並複製了他的作品。像梵谷和秀拉這樣的後印象派畫家在他的色彩理論基礎上繼續發展,他對異國情調的熱情也啟發了象徵主義藝術家。查爾斯·波德萊爾是一位熱烈的崇拜者,恰如其分地將他描述為「熱烈地愛著激情,但又冷酷地決心以最清晰的方式表達激情」,抓住了德拉克洛瓦革命性和持久藝術視野的精髓。

每頁顯示項目數:
梅菲斯特出現在浮士德面前
建築師尤金·拉瓦爾肖像 1860
浮士德:學生酒館中的梅菲斯托菲勒斯
浮士德插图:浮士德与瓦格纳 1828
奧菲莉亞之歌(第四幕,第五場)
土耳其人向希臘騎兵投降
浮士德插圖:梅菲斯托菲勒斯拜訪浮士德
哈姆雷特和霍雷肖在掘墓人面前
哈姆雷特被誘惑殺死國王 (第三幕,第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