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多雷 cover
古斯塔夫·多雷

古斯塔夫·多雷

FR

24

作品數量

1832 - 1883

生平

藝術家生平

24 days ago

保羅·古斯塔夫·路易·克里斯托夫·多雷(Paul Gustave Louis Christophe Doré,1832-1883)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法國藝術家,他作為版畫家、插畫家、畫家、漫畫家和雕塑家創作了大量作品,在19世紀及以後的視覺文化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多雷出生於斯特拉斯堡,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藝術天賦,深受J.J.格蘭維爾和魯道夫·特普費爾等人的影響,孩提時代便已創作插畫集和故事。年僅15歲,他便在巴黎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為查爾斯·菲利龐的諷刺報刊《Le Journal pour rire》擔任漫畫家。這段早期經歷磨練了他的繪畫技巧和敘事構圖能力,為他日後更宏大的項目奠定了基礎。在此期間,他還創作了包括《赫拉克勒斯的功績》(1847年)在內的幾部創新型文本漫畫,使他成為該媒介的先驅之一。

多雷真正享譽國際始於19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當時他開始為世界文學名著創作插畫。他為拉伯雷(1854年)、巴爾扎克(《風流故事集》,1855年)、但丁的《地獄篇》(1861年)和《聖經》(1866年)創作的富有想像力和戲劇性的木刻版畫是里程碑式的成就,引起了公眾的深刻共鳴。這些通常採用大幅面出版的作品在歐洲和美國廣泛傳播,使多雷成為他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插畫家之一。他為眾多作家創作了插畫,包括塞萬提斯(《唐吉訶德》)、彌爾頓(《失樂園》)、拜倫勳爵、愛倫·坡(《烏鴉》)、柯立芝(《古舟子詠》)和丁尼生(《國王敘事詩》)。他龐大的作品量得益於一個大型木刻工場,那裡的工匠們精心將他的畫作轉刻到木板上進行印刷,從而實現了大規模生產和廣泛普及。

儘管作為插畫家廣受歡迎,多雷卻渴望被認可為一名嚴肅的畫家和雕塑家。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擅長素描、水彩、油畫和雕塑,創作題材從諷刺到宗教,形式從草圖到巨幅畫布無所不包。然而,他的畫作,如《但丁與維吉爾在地獄第九圈》(1861年)和《基督離開總督府》,儘管規模宏大、題材富有戲劇性,卻像他的同代人愛德華·馬奈一樣,遭到了當時藝術評論家的否定。評論家們常常對他高超的技藝和多才多藝抱持懷疑態度,而他在大眾中的成功或許也阻礙了他在菁英藝術界的被接納。1867年,他在倫敦共同創辦了多雷畫廊,展出他的作品,進一步提升了他的國際聲譽,尤其是在英國。

多雷進行了數個重要計畫,突顯了他廣泛的興趣。他與布蘭查德·傑羅爾德合作的《倫敦:一次朝聖之旅》(1872年)收錄了180幅版畫,描繪了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的生動而時而陰暗的景象,既因其生動性受到讚揚,也因其對貧困的關注而受到批評。他為塞萬提斯《唐吉訶德》創作的插畫成為經典,塑造了幾代人對這兩個角色視覺形象的認知。宗教主題是他作品的核心,尤其是在他的《聖經》插畫之後,為他贏得了「傳道畫家」的稱號。他還是一位出色的風景畫家,尤其擅長描繪山區景色,靈感來自於他在阿爾卑斯山、庇里牛斯山、蘇格蘭和西班牙的旅行,創作出壯觀而富有詩意的景象,常常喚起崇高之感。

多雷的藝術風格以「富有遠見的眼睛」、戲劇性的構圖、舞台般的力量以及對奇幻和崇高事物的偏愛為特徵。他為複雜的文學和宗教敘事創作生動、令人難忘的圖像的能力無人能及。儘管當時的評論家褒貶不一,但他的作品深刻影響了後世。他被認為是連環漫畫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視覺語言對電影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從電影誕生之初便是如此。他為《聖經》和但丁作品創作的插畫尤其深深地銘刻在集體意識之中。多雷的遺產是一位視覺形式的大師級故事講述者,他富有想像力的世界持續吸引著觀眾。

古斯塔夫·多雷終身未婚,在1849年父親去世後,他的成年生活大部分時間與母親同住。他始終致力於藝術創作,不知疲倦地在各種媒介上進行探索。儘管在繪畫和雕塑方面遭遇了評論界的挫折——他於1877年晚期開始涉足雕塑,創作了《命運與愛神》等作品,但並未在這一領域獲得他所渴望的認可——他對創作的熱情從未減退。他於1861年被授予榮譽軍團騎士勳章。1883年1月23日,多雷在短暫患病後因心臟病發作在巴黎去世,享年51歲。去世時,他正全神貫注於一個本可能成為又一宏偉計畫的創作:為莎士比亞全集繪製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