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拉松 cover
卡尔·拉松

卡尔·拉松

SE

197

艺术作品

1853 - 1919

生平

艺术家传记

24 天前

卡尔·奥洛夫·拉松(Carl Olof Larsson,1853年5月28日 – 1919年1月22日)是瑞典杰出的画家和室内设计师,被誉为工艺美术运动的关键代表人物。拉松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的老城区,家境赤贫,早年生活充满艰辛。他的父亲是一名临时工,常常缺席或施虐,而他的母亲则辛勤地做洗衣工以维持家计。尽管环境恶劣,拉松的艺术天赋很早就显现出来。十三岁时,在贫困儿童学校一位老师的鼓励下,他申请了瑞典皇家艺术学院并被录取。最初,他感到社交自卑和害羞,但逐渐获得了自信,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核心人物,并因裸体素描获得了他的第一枚奖章。在此期间,他还开始担任漫画家和图形艺术家,以帮助父母维持生计。

从学院毕业后,拉松为书籍、杂志和报纸担任插画家。1877年,他移居巴黎,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然而,这些年充满了挫折,未获成功。拉松有意识地避开了新兴的法国印象派运动,更愿意与其他瑞典艺术家交往。在巴比松(一个户外画家的聚集地)度过了两个夏天后,他于1882年迁往巴黎郊外的斯堪的纳维亚艺术家聚居地格雷 쉬르 루앙 (Grez-sur-Loing)。此举证明是他生活和事业的关键转折点。在格雷,他遇到了艺术家卡琳·贝格(Karin Bergöö),她不久后成为他的妻子。在那里,拉松也从油画转向水彩画,他将用这种媒介创作出一些他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标志着他艺术风格和方法的重大转变。

卡尔和卡琳·贝格于1883年结婚,最终育有八个孩子(苏珊、乌尔夫、庞图斯、莉斯贝特、布里塔、马茨(幼年夭折)、克斯蒂和埃斯比约恩)。他的家庭成为他主要的灵感来源和他最喜爱的模特。1888年,卡琳的父亲阿道夫·贝格将位于达拉纳省松德本的一座名为“小希特奈斯”(Lilla Hyttnäs)的小房子赠予这对夫妇。卡尔和卡琳合作将这座小屋改造成一个独特的艺术和家庭天堂,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品味和不断壮大的家庭的需求。卡琳本身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小希特奈斯的室内设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创作了许多出现在卡尔画作中的纺织品和家具。通过拉松广泛流传的水彩画和书籍,小希特奈斯(现为卡尔·拉松故居)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家故居之一,体现了一种舒适、充满活力且具有鲜明瑞典特色的家庭生活和室内设计方法。

拉松的艺术作品多种多样,包括油画、水彩画和大型壁画。他主要以其描绘在小希特奈斯的田园诗般家庭生活的迷人水彩画而闻名。这些作品色彩鲜明,室内细节精致,对家庭场景的描绘充满温情,深受公众喜爱。然而,拉松本人认为他的不朽作品,特别是他在学校、博物馆和其他公共建筑中的壁画,是他最重要的艺术成就。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仲冬献祭》(Midvinterblot),这是一幅巨大的6x14米油画,完成于1915年。这幅画是为瑞典国家博物馆的一面墙而创作的,但在完成后遭到了博物馆董事会的争议性拒绝,这一决定令拉松深感失望。几十年后,这幅画被博物馆购得并安装在其预定的位置。国家博物馆的壁画(《古斯塔夫·瓦萨进入斯德哥尔摩》)也是他的重要作品。

尽管他个人偏爱不朽艺术,但由于19世纪90年代彩色复制技术的进步,拉松的声望飙升。瑞典出版商邦尼尔出版了由拉松撰写和插图的书籍,如《一个家》(Ett hem,1899年),其中包含他水彩画的全彩复制品。德文版《阳光下的房子》(Das Haus in der Sonne,1909年)成为畅销书。这些出版物将他对理想瑞典家庭的愿景传播到远方,显著影响了瑞典的室内设计和“人民之家”(folkhem)的概念。拉松的自传《我》(Jag),在他去世前不久完成并于死后出版(最初为删节版),坦率甚至有时令人震惊地描述了他的生活。在经历了抑郁症发作和轻微中风后,卡尔·拉松于1919年1月在法伦去世,留下了一份遗产,成为瑞典最受爱戴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继续颂扬家庭、家园和日常生活之美。

每页显示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