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莫羅 cover
古斯塔夫·莫羅

古斯塔夫·莫羅

FR

79

作品數量

1826 - 1898

生平

藝術家生平

24 days ago

古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1826年4月6日 - 1898年4月18日)是法國象徵主義運動中的一位關鍵畫家和領軍人物,以其充滿神秘主義和豐富細節的神話與聖經場景畫作而聞名。他出生於巴黎一個有教養的中上層階級家庭,父親路易·尚·馬里·莫羅是一位建築師,母親阿黛爾·波琳·德穆蒂埃是一位音樂家。莫羅早年便展現出繪畫天賦,其父在鼓勵他接受羅蘭中學古典教育的同時,也支持他的藝術傾向。1841年與母親的一次義大利之行,更堅定了他追求藝術事業的決心。隨後,他在新古典主義畫家弗朗索瓦-愛德華·皮科特門下學習,並於1846年考入著名的巴黎美術學院。然而,在1848年和1849年兩次衝擊羅馬大獎賽未果後,莫羅提前離開了美術學院,轉而潛心在羅浮宮研究和臨摹大師傑作。

莫羅早期的藝術方向深受浪漫主義影響,歐仁·德拉克洛瓦和泰奧多爾·夏塞里奧對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與比他年長七歲的夏塞里奧建立了密切的師徒關係,甚至在其附近租下畫室。莫羅從1852年開始在巴黎沙龍展出作品,其《聖殤》和《雅歌》等作品被國家收購,取得了初步成功。1856年夏塞里奧的英年早逝對莫羅打擊沉重,促使他離開巴黎,於1857年至1859年間旅居義大利。這段時期對其發展至關重要;他勤奮地臨摹了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維托雷·卡爾帕喬等文藝復興大師的作品,積累了數百幅習作。在義大利,他還結識了包括年輕的艾德嘉·竇加在內的藝術家同伴,並共同度過了一段互相學習的時光。這次旅程為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技巧,影響了他此後數十年的創作。

返回巴黎後,莫羅的藝術生涯發展迅猛。他於1864年提交給沙龍的作品《俄狄浦斯與斯芬克斯》獲得了評論界和公眾的一致好評,為他贏得了一枚獎章,並確立了他在當代藝術界的獨特地位。這幅畫以其細緻入微的細節、古典題材和神秘氛圍,被認為是他最早的重要象徵主義作品之一。莫羅在19世紀60年代成為象徵主義的重要先驅,到了90年代,他已是該運動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他的畫布常常描繪聖經和神話故事,如《莎樂美在希律王面前跳舞》(1876年)和《朱庇特與塞墨勒》,其特點是精緻的細節、華麗的裝飾、異國情調和普遍的神秘感。他經常探索蛇蠍美人(femme fatale)的主題,其女性形象成為象徵主義女性的原型。儘管聲名日隆,莫羅卻日益隱居,常常不願出售或廣泛展出其作品。

晚年,莫羅以更大的熱情投身於藝術創作,創作了超過15000幅油畫、水彩和素描作品。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是為尚·德·拉封丹的《寓言》創作的一系列水彩插畫。儘管他有些厭世和隱居,但仍保持著一個小圈子的朋友。他的個人生活以與亞歷山德琳·迪勒的審慎而長期的關係為標誌,這段關係持續了三十多年,直到她於1890年去世。這次失去,加上他深愛的母親於1884年去世,加深了他的孤獨感。1891年,在他的朋友埃利·德洛内去世後,莫羅不情願地接受了巴黎美術學院的教授職位。事實證明,他是一位傑出且富有影響力的教師,培養了亨利·馬蒂斯、喬治·魯奧和阿爾伯特·馬爾凱等未來藝術巨匠的才華。他鼓勵學生發展個人風格,研究古代大師,並「用色彩思考」,營造了一種後來促進了野獸派崛起的氛圍。

古斯塔夫·莫羅於1898年因癌症去世。出於對其藝術遠見和奉獻精神的非凡遠見,他將位於巴黎拉羅什富科街14號的聯排別墅及其全部藏品——近1200幅油畫和水彩畫,以及超過10000幅素描——遺贈給法國政府,改建為博物館。古斯塔夫·莫羅國家博物館於1903年向公眾開放,至今仍是他作品最重要的收藏地。儘管他的藝術在20世紀初隨著現代主義運動的興起而失寵,但莫羅的影響力依然存在。他是象徵主義的奠基人,他對想像力和內心世界的強調深深地引起了後世藝術家的共鳴,尤其是超現實主義者,包括安德烈·布勒東和薩爾瓦多·達利,他們都將他視為重要的先驅。他創新的教學方法也給下一代畫家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確保了他在藝術史上的持久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