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米尔·克劳斯
BE
98
艺术作品
1849 - 1924
生平
艺术家传记
埃米尔·克劳斯(Emile Claus,1849-1924)是比利时艺术史上的关键人物,被誉为光 Luminism(一种独特的印象派变体)最重要的倡导者。克劳斯出生于西佛兰德省的辛特-埃洛伊斯-菲弗,早年便展现出对绘画的热情,尽管父亲最初对其艺术生涯持保留态度,他仍就读于瓦勒海姆学院。在短暂尝试其他行业后,他于1869年至1874年在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接受正规培训,师从风景画家雅各布·雅各布斯,并迅速获得当地中上层阶级的青睐。他的早期作品以现实主义为特征,常描绘风俗场景和肖像,反映了他所受的学院派传统训练。
克劳斯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他日益接触到法国印象派,特别是克劳德·莫奈的作品,他在19世纪90年代多次巴黎之行中得以结识。这种影响,加上其友、作家卡米尔·勒莫尼耶的鼓励,引导克劳斯从严格的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转向更富光感的风格。1886年,他与夏洛特·杜福克斯结婚,这与他艺术和经济上的成功同步上升。这一过渡时期的重要画作,如《佛兰德斯的斗鸡》(1882年)和《野餐》(1887年,后者被比利时皇室购买),展示了他不断演变的技法。其真正的风格转变体现在《甜菜丰收》(1890年)和《冰鸟》(1891年)等开创性作品中,这些作品标志着他决定性地拥抱了光 Luminism。
克劳斯因其对光线及其在利斯河沿岸风景和乡村生活中的效果的精湛描绘而被称为“太阳画家”和“利斯河画家”,他定居在阿斯特内。他的光 Luminism 风格以鲜艳的调色板和专注于捕捉光的短暂特质为特征,通常通过破碎的笔触和受点彩派启发的技巧实现。1904年,他共同创立了艺术家团体“生活与光”(Vie et Lumière),以推广这种艺术视野。《牛群渡过利斯河》(1899年)等杰作体现了他传达闪烁氛围以及光在水面和物体上相互作用的能力。《甜菜丰收》是一幅描绘农民在冰冻田野中劳作的巨幅作品,它变得如此具有标志性,以至于其遗孀将其捐赠给丹泽市,条件是为其建造一座博物馆,即现在的丹泽和利斯地区博物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迫使克劳斯于1914年至1919年流亡伦敦。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描绘泰晤士河景色的著名画作,如《伦敦滑铁卢桥》(1918年)。这些通常被称为“泰晤士河倒影”的作品,被认为是他最具传统印象派风格的创作,呼应了莫奈早期对这座城市的描绘。返回比利时后,克劳斯发现艺术界已转向表现主义,他曾经显赫的声名有所减弱。尽管如此,1921年在布鲁塞尔举办的最后一次回顾展,特别是展出其伦敦时期的作品,受到了公众的好评。
克劳斯的技艺精湛非凡,展现了笔触的广泛变化——从精细的底稿到充满活力的点彩派点和短划,再到富有弹性的长线条和异想天开的蔓藤花纹,所有这些都以精准和速度运用。由于其勤奋且清晰可见的颜料涂抹方式,他被斯泰恩·斯特勒费尔斯称为“佛兰德斯最强壮的工人”。他的调色板富含镉色、茜草色和蓝色,始终致力于通过光在物体和阴影上的效果间接描绘光,而非光本身。虽然他并非公开的社会批评家,但其画作传达了对当时农民生活和艰苦劳动的深切同情。他在阿斯特内的阳光别墅及其花园和利斯河景色,成为他充满光感的画布的持续灵感来源。
埃米尔·克劳斯于1924年6月14日在阿斯特内去世,据报道其遗言是“花,花,花”(Bloemen, bloemen, bloemen),深刻反映了他一生对自然与美的热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画了一幅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送给他的花束的粉彩画。他被安葬在阿斯特内自家的花园中,他作为比利时光 Luminism 先驱的遗产得以永存。2024年既是他逝世100周年,也是他诞辰175周年,在丹泽被庆祝为“克劳斯年”,再次肯定了他作为光影大师和比利时艺术史关键人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