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达·卡罗 cover
弗里达·卡罗

弗里达·卡罗

MX

83

艺术作品

1907 - 1954

生平

艺术家传记

23 天前

玛格达莱娜·卡门·弗里达·卡罗·伊·卡尔德龙于1907年7月6日出生在墨西哥城科约阿坎,她是一位画家,其生活与艺术密不可分。她的父亲威廉·卡罗是一位匈牙利犹太裔德国摄影师,母亲玛蒂尔德·卡尔德龙·伊·冈萨雷斯则有西班牙和墨西哥土著(普雷佩查)血统。弗里达的早年生活充满逆境;六岁时,她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比左腿细,她常常用长裙来掩盖这一缺陷。尽管如此,她是一个活泼且有抱负的学生,最初立志从医。然而,1925年9月17日的一场灾难性公交车事故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一根钢扶手刺穿了她的臀部,导致她的脊柱、骨盆、锁骨、肋骨和右腿骨折,肩膀脱臼。这场事故给她带来了终身的慢性疼痛和超过30次手术。正是在她痛苦缓慢的康复期间,她卧床不起,卡罗开始绘画,她的母亲为她特制了画架,父亲则借给她油画颜料。床上方放置的一面镜子使她成为自己主要的绘画对象,她曾说过一句名言:“我画自己,因为我常常独自一人,我是我最了解的主题。”

卡罗的艺术发展深受其个人经历、墨西哥文化以及她与著名壁画家迭戈·里维拉之间动荡关系的深刻影响。1928年,她与里维拉重新取得联系,征求他对她作品的意见。他认可了她的才华并鼓励她,这促使他们于1929年结婚。他们的关系充满激情但也极不稳定,双方都有过多次婚外情(包括里维拉与弗里达的妹妹克里斯蒂娜的私情),他们在1939年离婚,一年后又复婚。在这些动荡中,卡罗的艺术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她从墨西哥民间艺术(Mexicayotl)、前哥伦布时期的手工艺品和天主教圣像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一种以鲜艳色彩、奇幻元素和鲜明现实主义为特征的独特风格。她的画作经常探讨身份、后殖民主义、性别、阶级和人体等主题,毫不退缩地描绘了她的身体和情感痛苦。像《亨利·福特医院》(1932年)描绘了她流产的创伤经历,以及《我的诞生》(1932年)等作品都是她坦诚直率的证明。

卡罗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获得国际认可。超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安德烈·布雷顿于1938年访问墨西哥,对她的艺术印象深刻,称她为自学成才的超现实主义者。尽管卡罗经常与这一标签保持距离,坚称:“我从不画梦境。我画的是我自己的现实,”布雷顿还是帮助她于1938年在纽约的朱利安·利维画廊举办了首次个展,并取得了评论界的成功。随后,1939年在巴黎举办了展览。虽然巴黎的展览在商业上不太成功,但卢浮宫购买了她的画作《相框》(约1938年),使她成为首位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20世纪墨西哥艺术家。在此期间,她创作了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两个弗里达》(1939年),这是一幅象征性的双人自画像,反映了她与里维拉离婚后的情感动荡,以及《带荆棘项链和蜂鸟的自画像》(1940年)。

整个20世纪40年代,卡罗在墨西哥和美国的声誉日益巩固。她成为墨西哥文化研讨会的创始成员,并在国立绘画、雕塑和版画学院“拉埃斯梅拉达”任教,她的学生们被称为“洛斯弗里多斯”。然而,她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她接受了多次脊柱手术,经常穿着钢制和皮革的紧身胸衣来支撑她受损的身体,这种痛苦在《破碎的柱子》(1944年)等画作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尽管身体承受着剧痛,她仍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继续创作艺术,尽管在晚年她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转向了融入政治象征意义的静物画。她的坚韧在她1953年在墨西哥的首次个展中得到了体现;当时她病重无法下床,她乘坐救护车,让人将她的四柱床运到画廊参加了开幕式。

弗里达·卡罗于1954年7月13日逝世,享年47岁,地点是她位于科约阿坎的童年故居“蓝屋”。官方公布的死因是肺栓塞,但关于自杀的猜测依然存在。她去世后的几十年里,她的作品相对默默无闻,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艺术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重新发现,尤其是在女权运动中。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弗里达热”风靡一时,她成为了全球偶像。卡罗对女性经历的深刻探索、对墨西哥身份和土著传统的颂扬,以及她勇敢面对痛苦和逆境的精神,在不同文化和世代中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蓝屋”现在是弗里达·卡罗博物馆,仍然是一个朝圣地,她的艺术以其原始的情感力量、生动的意象和持久的坚韧信息继续激励着人们。

每页显示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