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洛德·约瑟夫·韦尔内
FR
67
艺术作品
1714 - 1789
生平
艺术家传记
克洛德·约瑟夫·韦尔内于1714年8月14日出生于阿维尼翁,是一位杰出的法国画家,他戏剧性的海景画和宁静的风景画俘获了18世纪欧洲的想象力。他的艺术之旅始于其父,一位技艺精湛的装饰画家安托万·韦尔内的指导。年仅十四岁时,年轻的克洛德已开始协助父亲完成其工作的重要部分。然而,他的雄心壮志远不止于装饰轿子,这促使他于1734年离开阿维尼翁前往罗马。他在航行期间的海上经历,特别是马赛海域鲸鱼的景象以及前往奇维塔韦基亚的旅程,深刻影响了他的艺术方向,点燃了他对海洋题材毕生的热情。
抵达罗马后,韦尔内沉浸在这座城市充满活力的艺术氛围中。他寻访海景画和风景画大师,进入了专攻鲸鱼绘画的贝尔纳迪诺·费尔吉奥尼和著名海洋风景画家阿德里安·曼格拉尔的工作室。曼格拉尔和费尔吉奥尼在引导韦尔内入门海景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罗马的二十年间(1734-1753),韦尔内勤奋研究早期大师的作品,如克洛德·洛兰,其明亮且富有氛围感的特质深深打动了他;以及萨尔瓦托·罗萨,以其戏剧性和如画的场景而闻名。他还可能遇到并受到了当代罗马地形画家乔瓦尼·保罗·帕尼尼的影响。这一时期对他而言至关重要,使他得以发展出一种融合了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传统而精致的设计感的风格。他对海港、风暴、风平浪静和月夜景色的描绘为他赢得了相当大的声誉,尤其受到进行壮游的英国贵族的青睐。1745年,他在罗马与一位英国女士弗吉尼亚·帕克结婚。
韦尔内独特的风格特点在于他能以非凡的绘画技巧再现大气效果。他巧妙地将人物融入风景之中,使其成为构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非仅仅是点缀。虽然他的作品取材于自然主题,但保持了一种装饰性,避免了过度的感伤或情绪化。他曾豪言:“别人或许更懂得如何画天空、大地、海洋;但没有人比我更懂得如何画一幅画。”他的风格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相对一致,常常将克洛德·洛兰式的和谐感与对光线和天气细微差别的敏锐关注相结合。传说他甚至曾在暴风雨中让人将自己绑在船桅上,以亲身体验其全部威力,这证明了他致力于捕捉自然原始力量的决心。
1753年,韦尔内奉王室之召返回巴黎。国王路易十五委托他绘制一系列描绘法国海港的宏伟作品。这个名为“法国海港”的著名项目巩固了他的声誉,并成为他最受赞誉的成就。在1754年至1765年间,他完成了计划中二十四幅大型油画中的十五幅(现藏于卢浮宫和国家海洋博物馆)。这些作品是18世纪法国海洋生活的卓越记录,以细致的细节和富有层次感的氛围展现了繁忙的港口。“罗什福尔港”(1763年)尤其因其“晶莹剔透且富有大气感的 आकाश”以及对港口活动的生动描绘而备受赞誉。在此期间,他还成为法国皇家学院的成员,并定期举办展览。他还创作了诸如“一日四时”(1757年)等系列作品。
在其一生中,韦尔内经常回归意大利主题,后来的作品如“搁浅的鲸鱼”便证明了这一点。他对自然效果的敏锐观察,尤其是光线在水面和天空中的变幻,以及他传达风暴和海难等戏剧性天气状况的能力,使他与休伯特·罗伯特并列成为他那个时代主要的风景画家之一。他的影响也延伸至其他艺术家,包括理查德·威尔逊,据称韦尔内曾鼓励他从事风景画创作。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功,一些评论家认为他晚期作品因过度创作而有所衰退。韦尔内的艺术遗产由其子安托万·夏尔·奥拉斯(卡尔)·韦尔内及其孙奥拉斯·韦尔内继承,他们都成为了杰出的画家。克洛德·约瑟夫·韦尔内于1789年12月3日在卢浮宫的住所去世,留下了丰富的作品,这些作品至今仍因其精湛的技艺和令人回味的力量而备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