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塞萨尔·埃勒 cover
保罗·塞萨尔·埃勒

保罗·塞萨尔·埃勒

FR

196

艺术作品

1859 - 1927

生平

艺术家传记

23 天前

保罗·塞萨尔·埃勒于1859年12月17日出生于布列塔尼的瓦讷,早年便展现出对艺术的热情。尽管在青少年时期父亲去世后,母亲最初对他学画持保留态度,但他依然追求自己的艺术使命,移居巴黎进入夏普塔尔中学学习。1876年,年仅16岁的埃勒考入著名的巴黎美术学院,在让-莱昂·热罗姆的指导下接受 академической 训练。这一时期,他在第二次印象派画展上接触到新兴的印象派运动,并首次结识了约翰·辛格·萨金特、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克洛德·莫奈等重要人物,他们现代的技法和户外写生场景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毕业后,为维持生计,埃勒在泰奥多尔·德克陶瓷公司工作,负责手绘装饰瓷盘。也正是在此时,他结识了肖像画家乔瓦尼·博尔迪尼,后者的精湛画风对埃勒未来的艺术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埃勒早期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关键时刻是与年长他四岁的约翰·辛格·萨金特建立了终身友谊。当埃勒因作品滞销而心灰意冷,甚至考虑放弃艺术时,萨金特慷慨购买了他的一幅粉彩画,这给予了他至关重要的肯定和经济支持。1884年,埃勒受托为爱丽丝·盖兰画像,她于1886年成为他挚爱的妻子。爱丽丝不仅是他一生中最喜爱的模特,还在将他引荐给巴黎贵族社交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85年,他与雅克-埃米尔·布兰奇一同前往伦敦,再次见到了惠斯勒,并结识了詹姆斯·雅克·蒂索。这次会面堪称一次启示,蒂索向埃勒介绍了铜版干刻蚀刻法。埃勒迅速掌握了这项技术,用钻石尖笔直接在铜板上作画,其画作的活力与精致程度不亚于他的粉彩画。他的版画作品可以为模特制作多份副本,因而广受欢迎。

到1886年,埃勒的社交圈进一步扩大,结识了诗人兼美学家罗贝尔·德·蒙德斯鸠。蒙德斯鸠不仅是他干刻版画的热心收藏家,更在1913年为埃勒撰写了权威传记。通过蒙德斯鸠,埃勒得以进入巴黎的文学沙龙,并在此结识了马塞尔·普鲁斯特。普鲁斯特在其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中,以埃勒为原型塑造了画家埃尔斯蒂尔的形象。埃勒的声誉主要通过为社会名媛(如格雷夫勒伯爵夫人和马尔伯勒公爵夫人)创作的优雅肖像而鹊起,这些作品完美捕捉了“美好年代”的精致与女性的优雅风韵。尽管他以油画、粉彩画,尤其是干刻版画肖像闻名,但埃勒的艺术兴趣日益广泛。从1893年起,他开始探索大教堂、彩色玻璃窗、花卉以及凡尔赛宫宁静风景等主题。作为一名狂热的航海爱好者,他还创作了许多充满活力的作品,描绘游艇、港口景色以及多维尔时尚的海滨生活,所有这些作品都以其精致的线条和对人物神韵的生动捕捉为特征。

世纪之交标志着埃勒职业生涯的顶峰。1904年,他荣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巩固了其作为爱德华时代巴黎和伦敦最著名艺术家之一的地位。他还成为多个重要艺术协会的荣誉会员,包括由奥古斯特·罗丹担任主席的国际画家、雕塑家和雕刻家协会以及法国国家美术协会。埃勒的国际声誉为他带来了重要的海外委托。1912年,在他第二次访问美国期间,他受命为纽约市中央车站设计宏伟的天顶壁画。通过与建筑师惠特尼·沃伦合作,埃勒构思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宇宙景象:一片蓝绿色的夜空,点缀着黄道十二宫的星辰和银河。尽管这幅壁画后来曾被覆盖,但于1998年得到精心修复,使其在美国的艺术遗产得以保存。

1920年,埃勒最后一次前往纽约举办展览,此行让他日益感觉到充满活力的“美好年代”已近尾声。他觉得自己与时代潮流渐行渐远,返回法国后不久,便销毁了许多铜版,基本上退隐过上了家庭生活。在他持久的友谊中,有一位是可可·香奈儿。据传,埃勒曾建议她采用米色——比亚里茨清晨沙滩的颜色——作为其标志性色彩。埃勒的艺术血脉由其子让·埃勒和其孙雅克·埃勒延续,他们都曾担任香奈儿香水的艺术总监。1927年3月23日,保罗·塞萨尔·埃勒因手术后腹膜炎在巴黎去世,享年67岁。他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作为一位精于描绘女性优雅和其时代精致风尚的大师,他的作品至今仍是“美好年代”辉煌精神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