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利普·德·拉茲洛
GB
167
作品數量
1869 - 1937
生平
藝術家生平
菲利普·阿歷克修斯·德·拉茲洛於1869年4月30日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原名菲勒普·勞布。他出身卑微,最終卻成為20世紀初最炙手可熱的肖像畫家之一。作為猶太裁縫和女裁縫的長子,他很早就展現出藝術天賦。十五歲時,他成為一名攝影師的學徒,同時在應用藝術學校學習。憑藉才華,他進入了布達佩斯國家美術學院,師從拜爾陶隆·塞凱伊和卡羅伊·洛茨等大師。為了精進技藝,他前往慕尼黑和巴黎的著名學院深造。1891年,他和弟弟出於當時常見的愛國熱情,將姓氏從勞布改為匈牙利姓氏拉茲洛,這個名字很快就成為貴族肖像畫的代名詞。
德·拉茲洛在藝術界的崛起十分迅速。透過與匈牙利教育部官員埃萊克·利皮奇的關鍵聯繫,他於1894年獲得了為保加利亞王室畫像的首次皇家委託。這標誌著他為歐洲宮廷畫像的職業生涯的開端。然而,真正讓他蜚聲國際的是他於1900年為年邁的教宗良十三世創作的肖像。這幅作品因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技巧而備受讚譽,為他贏得了巴黎國際博覽會的金質大獎章。這一成就奠定了他作為他那一代傑出肖像畫家的地位,並為他贏得了來自社會最高層的委託,使他成功地從一位歷史場景畫家轉型為與約翰·辛格·薩金特齊名的肖像畫大師。
1900年是德·拉茲洛職業生涯的里程碑。這一年,他與多年前在慕尼黑相識的英裔愛爾蘭名媛露西·吉尼斯結婚。在維也納居住一段時間後,夫婦倆於1907年定居倫敦,此後倫敦一直是他的生活重心。1914年,他成為英國歸化公民。他在英國迅速取得成功,獲得了來自國王愛德華七世及眾多貴族的委託。為表彰他對藝術的貢獻及其地位,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於1912年授予他貴族頭銜,自此他被稱為「德·拉茲洛」。儘管定居倫敦,他的職業生涯卻從未停歇,足跡遍布全球,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畫像,從德皇威廉二世到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和伍德羅·威爾遜。
德·拉茲洛的藝術創作過程是精湛技藝與敏銳心理洞察力的完美結合。他以「宏大風格」進行創作,其風格從克制的學院派現實主義演變為更具表現力和動感的風格,特點是筆觸流暢、色彩豐富。他認為,一幅肖像畫的成功在於捕捉到畫中人的內在特質。為此,他會與委託人進行生動的交談,觀察他們自然的神態舉止。他通常先用木炭快速勾勒草圖,然後採用「視線尺寸法」直接在畫布上作畫,即著名的「用畫筆素描」。他獨具匠心地將畫框視為藝術品的有機組成部分,常常在動筆前就選好古董或訂製畫框,並將畫布置於其中,以確保畫作與畫框的完美和諧。
儘管德·拉茲洛聲名顯赫並擁有英國國籍,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卻遭遇了重大困境。1917年,他因向身在祖國匈牙利的家人寄信而被指控與敵方聯繫,遭拘禁一年多。1919年,他被完全洗清罪名,並迅速恢復了他多產的創作生涯。在整個1920年代和30年代,他不知疲倦地工作,並於1930年成為皇家英國藝術家協會主席。巨大的工作壓力損害了他的健康。菲利普·德·拉茲洛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後,於1937年11月22日在其倫敦家中去世,留下了一份非凡的遺產。
如今,菲利普·德·拉茲洛作為一位肖像畫大師而被銘記,他記錄了整個時代的皇室、貴族和權勢人物。雖然他的聲譽在戰後幾十年有所衰落,但重新燃起的興趣使他得以與薩金特和拉維里等同時代大師並駕齊驅。他創作了近4000幅作品,是他不懈奉獻的明證。正在進行的《作品全集》計畫繼續闡明他成就的廣度。德·拉茲洛不僅是一位社會畫家,更是一位深刻的人性觀察者,他的畫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生動而親密的視角,讓我們得以一窺塑造了20世紀初的那些人物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