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伯拉罕·佩瑟
GB
15
作品數量
1752 - 1812
生平
藝術家生平
亞伯拉罕·佩瑟(Abraham Pether,1752-1812)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英國藝術家,主要以其富有表現力的風景畫而聞名,尤其是描繪月光場景的作品,這為他贏得了「月光」佩瑟的綽號。他於 1752 年 10 月 8 日出生在倫敦皮卡迪利的聖詹姆斯區,是著名雕刻家威廉·佩瑟的侄子。年輕的亞伯拉罕展現出非凡的早熟天賦,對音樂有著深厚的天賦,據說年僅九歲就在奇切斯特的一座教堂演奏管風琴。這種早期的才能預示了他一生對不同領域的投入;除了繪畫,佩瑟還被公認為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發明家、數學家和哲學家,體現了 18 世紀博學者的精神。
儘管擁有音樂天賦,佩瑟還是選擇了藝術作為職業,師從奇切斯特的風景畫家喬治·史密斯,並最終在技藝上超越了老師。起初,他的作品以河流和山景為主,常融入古典建築,風格宜人但略顯做作,讓人聯想到理查·威爾遜。然而,佩瑟在描繪月光下的夜景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使命和持久的聲譽。他捕捉月光微妙細微之處和空靈特質的精湛技藝,吸引了觀眾和評論家,鞏固了他「月光」佩瑟的身分。
佩瑟對光源的戲劇性相互作用特別著迷,經常將月光與火光結合起來。諸如《維蘇威火山爆發》、《暴風雨之夜著火的船》和《月光下的鑄鐵廠》等主題體現了這種興趣。他以非凡的情感和和諧的色彩渲染這些場景,使自己成為英國早期最優秀的明暗對照法畫家之一。他對光影的嫻熟運用以創造戲劇性和深度,使他常被與同時代的約瑟夫·賴特(德比的)相提並論,後者也是夜景和工業場景的大師。值得注意的是,佩瑟將他廣泛的科學知識,特別是天文學知識,融入到他的藝術中,確保他月光畫中的天體條件總是能被準確地觀察到。
作為倫敦藝術界的常客,佩瑟是自由藝術家協會(1773-1791)和聯合藝術家協會(他是該協會成員)的主要參展者,並且經常在皇家藝術學院展出(1784-1811),在那裡展出了 61 件作品。他於 1795 年在學院展出的畫作《豐收之月》受到了廣泛讚譽。除了藝術創作,佩瑟的科學好奇心促使他為個人使用製造望遠鏡和顯微鏡,使用自己製造的儀器進行電學講座,甚至發明了一種新型鉛筆。他多方面的才能突顯了他作為真正博學者的聲譽。
儘管他充滿氛圍的畫作廣受歡迎,但佩瑟一生都在經濟上掙扎。他從未能賺取超過滿足他龐大家庭(包括妻子伊莉莎白和九個孩子)基本需求的收入。當一場曠日持久的疾病使他無法工作時,他的處境急劇惡化,使家庭陷入嚴重貧困。亞伯拉罕·佩瑟於 1812 年 4 月 13 日在南安普敦去世,留下貧困潦倒的家人。他們隨後未能從藝術家慈善基金獲得援助,引發了當時對該協會管理的重大爭議和批評。後來,他的遺孀伊莉莎白進入了鉛筆行業,宣傳經過化學提純的鉛芯。
亞伯拉罕·佩瑟的遺產超越了他個人對英國風景畫的重大貢獻。在經銷商中,他被稱為「老」佩瑟,以區別於他的藝術家兒子塞巴斯蒂安(1793-1844)和亨利(1800-1880),他們都追隨父親的腳步,專注於家族標誌性的月光場景。雖然他的兒子們也面臨經濟困難,但亞伯拉罕對品質、科學準確性和明暗對照法掌握的執著,確保了他在藝術史上的地位。他的作品以其大氣的深度和細緻的觀察為特徵,至今仍受到讚賞,儘管常常與後來的仿製品甚至他兒子的作品相混淆。區分真正的佩瑟作品通常需要注意沒有過於黑暗的段落、特定的調色板,以及對亞伯拉罕而言,描繪的是可識別的地點而非純粹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