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马丁
GB
47
艺术作品
1789 - 1854
生平
艺术家传记
约翰·马丁(1789年–1854年)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画家、雕版画家和插画家,以其描绘宗教灾难和奇幻场景的宏伟、戏剧性油画而闻名。马丁于1789年7月19日出生于诺森伯兰郡的海顿布里奇,是前击剑大师芬威克·马丁的第四个儿子。他早期的艺术倾向使他前往纽卡斯尔的一家马车制造商处当学徒,学习纹章绘画。然而,一次工资纠纷中断了这份工作,他转而师从意大利艺术家博尼法斯·穆索。1806年,马丁随穆索移居伦敦,并在那里于十九岁时与苏珊·加勒特结婚。他最初通过绘画课程和在瓷器、玻璃上绘画来维持生计,并将闲暇时间用于研究透视法和建筑学,这些技能成为他后期作品的标志。他的家庭生活颇为引人注目,兄弟中包括发明家威廉,以及因1829年在约克大教堂纵火而被称为“疯子马丁”的乔纳森,这个标签有时会被错误地用在这位艺术家本人身上。
随着马丁通过棕褐色水彩画增加收入,他的艺术生涯开始蒸蒸日上。他于1810年首次提交给皇家艺术学院的油画最初遭到拒绝,但次年被接受并以《风景构图》的标题展出。他很快转向创作大型油画,偏爱受《旧约》启发的宏大圣经主题以及呼应其家乡诺森伯兰郡崎岖地貌的壮丽风景。摄政时期对此类“崇高”艺术的推崇为他的抱负提供了沃土。1812年,他的画作《萨达克寻找遗忘之水》被议员威廉·曼宁购买,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推动了他的职业发展。尽管在一年内经历了数位近亲去世等个人悲剧,并受到发明家兄弟的干扰,深受约翰·弥尔顿影响的马丁仍坚持其宏大主题的创作。他1816年的画作《约书亚命令太阳停在基遍》赢得了广泛的公众赞誉,1818年《巴比伦的陷落》以高价售出,使他得以还清债务并在马里波恩购置房产,从而接触到伦敦的知识界和艺术精英。
马丁声望的顶峰或许以《伯沙撒的盛宴》(1820年)为标志,这幅作品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巩固了他的声誉,托马斯·劳伦斯称他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画家”。他的标志性风格包括巨大的、令人敬畏的风景和建筑背景,通常以戏剧性的天象和在宏大环境中显得渺小的人物为特色,营造出崇高和末日般的感觉。马丁也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铜版雕刻家,从其画作的印刷品中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他为弥尔顿的《失乐园》(1823年委托创作)所作的插图被认为是权威之作。尽管他的大型画作与当时的实景画和全景画有关联,并且他被视作史诗电影的先驱,但这种关联有时会影响他在严肃艺术界的地位。就个人而言,马丁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对自然宗教、自然神论乃至早期的进化思想都抱有兴趣。他受到皇室的尊重,成为萨克森-科堡的利奥波德亲王的历史画家,并被授予利奥波德勋章。
尽管取得了巨大的公众成功,马丁也面临着约翰·拉斯金等人的批评,他们认为他的作品过于追求轰动效应。大约在1827年左右,他的艺术创作暂时减少,因为他开始深入参与雄心勃勃的工程项目。出于改善伦敦城市环境的愿望,他为伦敦的供水、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泰晤士河堤岸)、码头和铁路制定了富有远见的规划。尽管他的许多方案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实现,但它们常常为后来的成功项目奠定了基础,例如约瑟夫·巴泽尔杰特的下水道系统。19世纪30年代末是一段艰难时期,经济拮据和抑郁困扰着他,侄子自杀等家庭问题更使他雪上加霜。然而,马丁的命运在19世纪40年代有所好转,他重振旗鼓,继续展出作品并创作了许多重要画作。
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约翰·马丁着手创作了一部不朽的三联画:《最后的审判》、《他愤怒的大日》和《天堂平原》,这些作品于1853年完成,就在他因中风导致右半身瘫痪之前不久。他于1854年2月17日在马恩岛的道格拉斯去世。虽然他的声誉在他去世后一度衰落,但其作品在20世纪被重新发现和评价。马丁的遗产是巨大的;他富有戏剧性和想象力的构想不仅影响了像托马斯·科尔和拉斐尔前派这样的艺术家同侪,也影响了勃朗特姐妹等作家,以及从D.W.格里菲斯到乔治·卢卡斯等几代电影制作人。他在工程方面的远见卓识最终也为伦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重要收藏机构收藏,2011-12年的“启示录”展览再次肯定了他在英国艺术史上独特而强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