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埃弗里特·米莱 cover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

GB

193

艺术作品

1829 - 1896

生平

艺术家传记

23 天前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爵士(1829-1896)是19世纪英国艺术界的杰出人物,他以神童、革命性的前拉斐尔派兄弟会(PRB)的联合创始人以及后来成为他那个时代最成功、最富有的艺术家之一而闻名。米莱出生于南安普敦一个显赫的泽西岛家庭,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他的母亲是他早年生活中的推动力,于1838年促成全家迁往伦敦以培养他的才华。他就读于萨斯艺术学校,并于1840年以年仅十一岁的空前年龄成为皇家艺术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他凭借众多奖项证实了自己的早熟,包括1843年获得的素描银奖和1847年凭借历史画作《便雅悯支派掠夺示罗的女儿们》获得的金奖。

1848年,米莱与同学威廉·霍尔曼·亨特和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共同组建了前拉斐尔派兄弟会。这个叛逆的团体试图推翻当时盛行的学院派艺术传统,他们认为这些传统已经变得停滞不前,并且过分依赖拉斐尔及其继承者的风格。前拉斐尔派兄弟会主张回归早期文艺复兴艺术中他们所感知到的精细写实、鲜艳色彩和真挚情感,并敦促艺术家“走向自然”。米莱早期的前拉斐尔派作品体现了这些理念。 《伊莎贝拉》(1849年)是他第一幅这种风格的重要画作,随后是备受争议的《基督在父母家中》(1850年)。后者以毫不妥协的写实手法描绘了圣家族在简陋木匠作坊中的情景,因其被认为缺乏理想化和不敬而受到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在内的评论家的严厉抨击。然而,米莱很快凭借《奥菲莉娅》(1851-52年)等作品获得了评论界和大众的赞誉。这幅莎士比亚悲剧女主角的凄美描绘成为了前拉斐尔派运动的标志性图像。此外还有《释放令,1746年》(1853年)。

19世纪50年代是米莱个人和艺术转型的重要时期。他与有影响力的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的友谊——拉斯金是前拉斐尔派兄弟会的早期支持者——使他结识了拉斯金的妻子埃菲·格雷。在为《释放令》绘制埃菲的肖像时,米莱和埃菲坠入爱河。1854年埃菲与拉斯金的婚姻宣告无效后,她于1855年与米莱结婚。这一时期,米莱也逐渐从早期前拉斐尔派风格的精细入微和明显的象征主义转向更为宽泛、更具绘画性的手法。这种转变部分是由于需要养家糊口,但也受到了一些人,包括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的批评,认为这是对他艺术完整性的妥协。尽管如此,他后期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成为一位多产的插画家,为丁尼生的诗集莫克森版和各种期刊供稿,并擅长绘制感伤的儿童题材画作,如著名的《泡泡》(1886年)(后被用于梨牌肥皂广告),以及优雅女性的肖像。

从19世纪70年代起,米莱巩固了他作为主要肖像画家的声誉,为托马斯·卡莱尔、威廉·格莱斯顿、本杰明·迪斯雷利和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勋爵等著名人物画像。他的肖像画因其心理洞察力和技巧而备受推崇,常被拿来与委拉斯开兹等古典大师相提并论。他还探索了历史题材,通常带有爱国主义色彩,作品如《罗利的少年时代》(1871年)和《西北航道》(1874年)。除了肖像画,米莱还创作了大量风景画,特别是苏格兰佩思郡的景色,他经常在那里度假。这些风景画,如《寒冷的十月》(1870年),通常带有秋季的萧瑟、忧郁和短暂易逝之感,其画风比早期作品更为洒脱和富有氛围感。

米莱的职业生涯充满了荣誉。他于1853年当选为皇家艺术学院副院士,1863年成为正式院士。1885年,他成为第一位被封为从男爵的艺术家,这证明了他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中的崇高地位。他的职业生涯在1896年2月当选为皇家艺术学院院长(接替莱顿勋爵)时达到顶峰。不幸的是,他的任期短暂;米莱当时已患有喉癌,于1896年8月13日在伦敦去世,葬于圣保罗大教堂。尽管他后期的商业成功受到了一些批评,但米莱的遗产依然存在。他是一位关键人物,驾驭并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复杂的艺术格局,留下了多样化且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至今仍在被重新评估和赞赏。他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尤其是涉及拉斯金的三角恋情,也一直是公众持久着迷的话题。